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搭子”社交:特征、成因及相关思考
引用本文:黄启维,林霁月,杨卫宏.“搭子”社交:特征、成因及相关思考[J].新东方,2023(6):45-50.
作者姓名:黄启维  林霁月  杨卫宏
作者单位:1.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2cxtd048);
摘    要: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价值旨归,青年人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才能获得成长成才所必需的身心成熟和社会资本。作为网络热词的“搭子”社交反映出当下广大青年对垂直细分领域的浅层社交关系尤为推崇。从技术、信息、认同和归属四个维度分析,互联网时代交往方式的更新迭代、青年群体对新知的向往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确认肯定和对建立情感联系的强烈渴求,是“搭子”社交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此,要正视青年群体社交新需求,辩证理性看待“搭子”社交,努力为青年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着力提升青年社交能力,不断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搭子”  社会交往  青年群体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