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印度伦理的历史性变迁与结构特征
引用本文:宋丽萍,;张淑兰.印度伦理的历史性变迁与结构特征[J].南亚研究季刊,2014(4):92-99.
作者姓名:宋丽萍  ;张淑兰
作者单位:[1]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2]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政党政治中的左翼政党问题研究”(09BKS0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南亚的左翼思潮与实践”(14JJD710002)、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团队项目“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印度的伦理观经历了"两变"、"一不变"的历史发展。它将古代的宗教化、近现代的圣雄化和当代的法制化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现代性发展特征;将古代偏重人与社会、近现代偏重政治与人和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人整合在一起;呈现出日益完善的系统综合性特征;将古代的多元共存、近现代的东西方交融和当代的多元统一聚合在一起,呈现出根深蒂固的多元性特征。经过历史的洗礼,印度关于人、社会、政治、经济和世界的伦理观,既保留了其民族独特性的特殊性原则,又为全球伦理观的构建提供了多元共存和非暴力的普适性原则。

关 键 词:印度伦理  宗教  甘地  法律  尼赫鲁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