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善意救助的窘境与出路
作者姓名:高崇慧  张江华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云南昆明,650221
基金项目:张小平:《破解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困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摘    要:一、关于善意救助良知的反思自古以来,助人为乐、帮扶弱小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2006年"南京彭宇案"、2009年"天津许云鹤案",以至2011年"小悦悦事件",极大地触动了社会公众的良知神经.在这些案件的背后,更多的是衬托出一个社会良心所遭受的质疑.人们对道德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困惑,继而对社会道德产生了怀疑、否定.这种趋势将"直接挑战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动摇人们的道德理想,困惑人们的价值追求".①长此以往,传统道德推崇下的善意救助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理性的"选择"而遭到漠视,弱势群体会因在道德层面缺乏帮扶而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然而,迄今为止,对此不利的处境并没有相关制度措施予以缓解乃至摆脱.可见,制度体系的缺失或不完善将会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当有效的渠道得以表达,引发对人类相互帮扶与关怀的漠视,使传统的社会美德消亡在缺乏制度呵护的环境中.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孕育下的善意救助所凸显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生命力并未消亡,尽管其已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萎靡的状态.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