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前研一:瞩目“大中华”
作者姓名:张哲诚
摘    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大中华”有其不同的含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西方报刊开始用“大中华”一词来表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间扩大了的经济联系和政治统一的前景。 美国学者哈丁这样给“大中华”下定义——“经济上,它是指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正在扩大的商业互动。文化上,它指的是全世界有华人血统的人们之间在人际、科学、智力、艺术上的接触。政治上,它指的是重新建立单一的中国人国家,把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外部压力和内战所割裂的政治实体重新联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个意义是相互联系的: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提供了经济联系的催化剂,而经济相互依存可能为政治统一打下基础。” 随着香港和澳门回归,“大中华”的图景进一步呈现。 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中国持续的增长已起到了推动全球经济的作用。虽然在目前总值32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中。中国只占约4%,但是,在积弱的全球气候下,中国缔造的增长相当于2002年全球GDP总增长的17.5%——增长贡献仅次于美国。“例如,在目前的全球贸易增长中。超过1/5是由中国带动。今天,中国的出口已相当于日本的79%,而相比之下,1990年仅为22%。1980年仅为14%。如果能保持过去五年平均年增长12%的势头,中国的出口将能在2005年和2009年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考虑到目前中国的人均出口量仍属于全球最低水平之列,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出口量的8%或美国的11%。今后的增长潜力仍将十分巨大。 罗奇预言。假如世界在未来20年保持和平状态,到2020年中国应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他对发达国家的定义是90%的人口有工作,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能每年度假一次。 在本刊记者关于“日本首席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中,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大前认为,“大中华经济共同体”实质上已经形成。 依然经历着社会转型的中国人,需要以清醒的目光认知身边的境遇,但同样,我们也应该有信心面对我们的未来——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的未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