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与孔子幸福观之比较
引用本文:余镜心黄晓云.马克思与孔子幸福观之比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2(6):1-6.
作者姓名:余镜心黄晓云
作者单位:1.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34022;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研项目“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理念与实践研究”(JY2020034)阶段性成果。
摘    要:幸福从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从古至今,各家各派都未停止过追寻幸福真谛的脚步。作为世界两大重要思想资源的代表人物,中国大思想家孔子与“千年伟人”马克思也围绕“幸福”进行过深刻的思考,从前者的以道德至善、精神至上再到后者的立足现实、追求精神与物质双重美好,无一不闪耀着他们思想的光辉。两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划时代相遇,既有碰撞,又有着共通之处。二者皆以人的本性需求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幸福理论,并主张真正的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习近平幸福观应运而生,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秉承与对孔子幸福观的创造性转化,使其更具有科学内涵与文化底蕴,为进一步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和改善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具启发性的意识形态资源。

关 键 词:马克思  孔子  幸福观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