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怨忿情绪及其化解
引用本文:祝天智.社会怨忿情绪及其化解[J].理论探索,2012(5):99-103,132.
作者姓名:祝天智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GL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630307),负责人祝天智
摘    要:社会转型期,部分群体中存在着怨忿情绪,并有明显向其他群体扩散的趋势,存在从浅层次向深层弥散型怨忿转变的危险,以极端和暴力方式表达怨忿的案例越来越多。社会怨忿情绪不利于政府政策执行、民众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体制改革环境的营造,破坏经济建设环境,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怨忿情绪的产生,既有经济根源,也有政治根源和社会根源。化解怨忿情绪,应加大治本力度,采取综合性措施:着力消除社会转型期诱发怨忿的结构性因素和物质诱因;通过提高公民的效能感,消减其"无能感",消除怨忿情绪产生的主观诱因;构建有效的阻断机制,防止怨忿情绪的扩散;建立怨忿情绪的消融和理性释放机制,不断消解已形成的怨忿情绪。

关 键 词:怨忿情绪  特点  危害  主要根源  化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