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公共领域不必设置过多“敏感问题”
摘    要:李映天在6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个人敏感问题再多也无可非议,因为这属于私人领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权益;而在公共领域设置过多的敏感问题却值得商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时时处处都存在着敏感问题,人们始终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态工作生活,毫无疑问,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发生在30年前的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是从“用领袖说过的话检验真理,还是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如此敏感的问题开始展开讨论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以他那敢于触及重大敏感问题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打破了禁锢人们多年的落后思维方式,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关 键 词:敏感问题  设置  《北京日报》  经济社会发展  私人领域  总设计师  改革开放  思维方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