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改革文学与中国“新现代性”叙事
引用本文:于文夫,汪毓楠.改革文学与中国“新现代性”叙事[J].长白学刊,2008(6):133-136.
作者姓名:于文夫  汪毓楠
作者单位:1.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2.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现代性中,人们唯独忽略掉了人的本质层面的“新现代性”。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中的“改革文学”,是中国“新现代性”的第一声号角。改革初期,人们把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速度和数字”,其背后深藏着时间焦虑,在过于关注时间的同时,忽略了空间维度的思考,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利益、权力的空间冲突逐渐凸显。《乔厂长上任记》作为“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和经典文本。在一开始就暗示了“新现代性”的发生和现代化建设即将要走的全部之路。

关 键 词:新现代性  改革文学  时间  空间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