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日常交往视角下我国发达地区农村阶层关系的建构——以浙北D村为例
引用本文:杜,姣.日常交往视角下我国发达地区农村阶层关系的建构——以浙北D村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38(1):99.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分析——探寻执政党和国家政权在农村社会的阶层基础”(编号:11YJC710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编号:12CKS016)。
摘    要:文章是对阶层关系研究传统的延续,基于对浙北D村的个案调查,引入村庄内部的社会性机制来透视阶层之间的关系,着重从村民日常交往的角度切入,研究村庄阶层关系的生成机制,动态地呈现阶层关系的建构逻辑,以此实现对相对静态的阶层结构研究的突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村庄阶层分化的凸显,村民日常交往实践规则的个人化,处于不同阶层的成员往往是根据自己现实的需要及喜好自由选择特定的对象进行交往,交往活动高度理性化,个人的主体性意识凸现出来。不同阶层的成员因职业、经济收入等原因,在交往意愿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富人阶层交往意愿上的强动力、中间阶层交往意愿上的次强动力以及底层交往意愿上的弱动力。此种内涵于心理的交往意愿,在日常生活的交往实践中,借由交往活动专门化所导致的对时间的要求和交往规则及内容的消费化这两种社会机制型构了该村的阶层关系类型,主要体现为富人阶层、中间阶层对底层的排斥关系以及中间阶层对富人阶层的依附性关系。

关 键 词:日常交往  社会分层  阶层关系  
点击此处可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