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诠释
引用本文:周樱捷,周全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诠释[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23(5):31-41.
作者姓名:周樱捷  周全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2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述评”(项目批准号:22FKSB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自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已历时80多年。自20世纪末学术界再次掀起重新研究的热潮,业已延续20余年。历年来,其理论意涵、实践意涵、政治意涵、社会意涵、文化意涵、思想史意涵、精神意识形态意涵、中外文明融合意涵、时代化大众化意涵等被附加了异常丰富的意义。这里仅探讨一个本源性问题,即“中国化”究竟“是什么”。其实质包含三个方面:1.“所化者”是什么样的客体,即何种“马克思主义”?2.“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3.“化成者”是什么,即中国化的理论产物,它价值上应当“化”成什么样的?它事实上“化”成了什么样的?本文就此评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讨论。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什么  内涵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