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开展百姓宣讲的思考
引用本文:迟云.关于开展百姓宣讲的思考[J].理论学习(山东),2013(10):13-18.
作者姓名:迟云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
摘    要:一、百姓宣讲的意义
  百姓宣讲是进一步拓展宣讲教育领域、创新宣讲教育形式、增强宣讲教育效果的创新举措。它的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
  1.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进步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作为宣讲工作者,用大众化、通俗化的办法把党和国家的科学理论、方针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去武装群众、教育群众,这是我们的岗位使命。但怎么做才能让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被更多的群众去理解、去认可、去支持、去拥护,实事求是地说,这仍然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理论大众化要想有效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就要以群众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以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作为价值归依。过去,我们搞宣讲,往往采取单向的灌输方式,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老百姓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往往缺乏双向的互动交流和信息沟通。不少宣讲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场面宏大,但宣讲效果可能要打一个问号。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处在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他们对社会的感觉最直接,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也最深刻。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本身既是主流文化传播的客体、受众,更是主流文化传播的主体。从客体到主体,表面上看是身份的变化,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是一种群众观念的确立。群众的主体力量一旦被激发,这种力量因为它是来自土地、来自生活、来自实践的,所以它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是具有其它宣讲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的。这样讲并不是说百姓宣讲可以完全取代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等宣讲形式,而是强调要站在党的事业的高度,丰富宣讲手段,发掘宣讲潜力,增强宣讲的实效性。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人民群众早已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被动接受,其在传播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正由受众主体转变为既是受众主体又是传播主体。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虚心地拜人民群众为师,要善于通过有效地组织,让群众走上讲台,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在历史的进程中发出表现、表达自己诉求的声音。

关 键 词:百姓  创新举措  教育领域  教育形式  教育效果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