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工智能犯罪的可归责主体探究
引用本文:魏东.人工智能犯罪的可归责主体探究[J].理论探索,2019(5):5-13.
作者姓名:魏东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成都,610207
摘    要:人工智能犯罪在生成机理和内在逻辑上只能是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犯罪"。基于人工智能犯罪中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的相对自主性与绝对客体性的犯罪机理,人工智能犯罪仅能归责于作为保证人的"自然人-法人"责任论。人工智能犯罪中"人心人性"的刑法常识观,应当确认人工智能犯罪的可归责主体,只能是作为算法安全社会关系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二元主体。为妥当解决人工智能犯罪的归责原理和实践问题,应当在坚守人工智能犯罪"自然人-法人"二元主体模式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刑法立法。

关 键 词:人工智能犯罪  算法安全犯罪观  “自然人-法人”二元主体模式

Research on the Responsible Subj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rime
Wei Dong.Research on the Responsible Subj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rime[J].Theoretical Exploration,2019(5):5-13.
Authors:Wei Dong
Abstract:Wei Dong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