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法律解释方法在保护弱势者权益倾向案件中的效用及其限度——从指导性案例40号切入
引用本文:侯晓燕. 法律解释方法在保护弱势者权益倾向案件中的效用及其限度——从指导性案例40号切入[J]. 岭南学刊, 2019, 0(5): 108-115
作者姓名:侯晓燕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完善研究》(编号:18BFX056);山东大学(威海)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全程互动案例教学模式在法律方法课程中的运用实践研究》(编号:A201808)
摘    要: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40号中,法院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等表述的“工作原因”“工作场所”择取与工伤保险机构不同的解释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作出有利解释,有助于保障立法目的实现、约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护弱势者权益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扩展效果以及增进民众积极依法维权的意识等。但是,地方法院在参照适用保护弱势者权益倾向的指导性案例做裁判时,还需注意有利于弱势者解释的限度,具体包括:以文义解释为首选解释方法、在个案中细致甄识弱势者身份、确认保护弱势者的指导性案例与待决案件类似,以及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基础上达成司法共识等。

关 键 词:法律解释方法  指导性案例  弱势者权益  劳动法

The Utility and Limitation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in the Case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Disadvantaged:Starting from Guiding Case No.40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