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哲学的“未来”观念(下)
引用本文:叶秀山.哲学的“未来”观念(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2):5-12.
作者姓名:叶秀山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    要: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关 键 词:未来  过去  现在  时间  存在  希望  自由  创造
文章编号:1009-8860(2005)02-0005-08
修稿时间:2004年11月9日

"The Future" Idea in Philosophy
YE Xiu-shan."The Future" Idea in Philosophy[J].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2005(2):5-12.
Authors:YE Xiu-shan
Abstract:
Keywords:Future  Past  Present  Time  Being  Hope  Freedom  Cre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