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侗族地区立体林业经济开发构想
引用本文:吴佺新,龙初凡.侗族地区立体林业经济开发构想[J].贵州民族研究,1996(2).
作者姓名:吴佺新  龙初凡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文艺研究所(吴佺新),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研究所(龙初凡)
摘    要:侗族聚居的湘黔桂交界一带,是一个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仅在贵州省划定的十个林业县中,处于侗族地区的就有八个。《黔南识略》称:“郡(黎平府)内自清江(今剑河)至茅坪(今锦屏县属)二百里,两岸(杉林)翳云承日,无隙土、无漏荫,栋梁杗桷之材靡不备具。”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侗族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侗族经济能否腾飞,依赖着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本文试就侗族林业经济开发,提出立体林业的设想,旨在为侗族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一、侗族传统林业经济的构成 侗族地区是一个传统的林业区,从文献中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有关记载,现在的侗族地区的林业状况也可以证明其历史的悠久。 1、以种植杉木等用材林为主的造林 侗族有植树造林的传统,无论在哪个年代,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有者均参加,营林与种稻是侗族传统衣业中的两条支柱。据文献记载,侗族地区的人工造林至迟始于明代中后期。清代中期,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人工植杉造林已成为侗族人民仅次于田间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乾隆五年(1740年),曾知黎平府、谙熟“三江”木事的贵州巡抚张广泗向朝廷汇报施政计划时,“杉木宜多行栽种”,便是重要一条。其认为“黔地山多地广,小民取用日繁……令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