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略论中国文化建构的指导思想
引用本文:庄勇.略论中国文化建构的指导思想[J].理论与当代,1997(6).
作者姓名:庄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哲学系
摘    要:纵观文化发展史,每一次异质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都会引发国人对建构自身文化的指导思想的苦苦探寻。 “五四”前后涌现的、后来被称为现代新儒学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如梁漱溟、张君励、冯友兰、贺麟、熊十力等,他们面对中国传统理论和价值系统的崩溃,帝国主义文化的入侵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痛心疾首。他们力图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系统,主张在中西文化冲突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主导地位,弘扬儒学,并以此为基础来会通西学,融合中西,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的冲击。现代新儒学在建构中国文化的基本思路上,立足坚定的民族文化本位,其进步性和可取之处在于具有自强自信的主体意识和自尊自守的独立人格,具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但其政治立场是相当保守的,他们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文化建构的指导思想,贬低甚至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功绩。现代新儒学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把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简单地归结为儒家文化,并把儒学的复兴看成是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理想归宿。这种从思想中寻找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既体现了新儒学思维认识的局限性,又不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