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公众参与背景下多源流理论如何更好解释中国的政策议程设置?——基于多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引用本文:靳永翥,赵远跃.公众参与背景下多源流理论如何更好解释中国的政策议程设置?——基于多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J].行政论坛,2022(6):67-77.
作者姓名:靳永翥  赵远跃
作者单位: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乡村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与基层治理体系优化研究”(20XGL020);
摘    要:政策议程设置是一个充满模糊性的场域,这种模糊性被称为“刻意的模糊性”,隐含着政策操作的内在逻辑,整个政策过程也被比喻为德尔菲神谕的传递过程。公众参与作为打开“政策黑箱”和破解模糊性的一把钥匙,契合了政策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对既有文献进行挖掘,架构出影响公众参与的五个关键要素,即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价值取向、参与渠道和政府形象,并采用多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和个案检验方法,分别考察公众参与要素内输入源流的配适性和不同要素的实质效力。研究发现,公众参与的五个要素对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等三股源流的流量、流向和水质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路径,并且构成源流发生变迁的必要条件也有所差别。公众参与要素在源流运行中发挥着要素牵引的功效,牵引着问题源流触发议程设置、使漂浮的意见主张落入“政策原汤”和促使领导重视并开始介入,呈现“问题—压力—回应”到“参与—互识—俱进”的逻辑轨迹。在公众参与背景下,三股源流逐渐趋于耦合,从而打开政策之窗,建立政策议程,促使源流图谱发生变迁。

关 键 词:公众参与  多源流  政策议程设置  定性比较分析(QC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