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马克思幸福观的三重维度
作者姓名:乔丹丹
作者单位:[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611731; [2]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成都6117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学发展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机制、经验和贡献研究”(13JD710024)的阶段性成果;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CJS13-084)的阶段性成果;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网络心态培育研究”(CJS13-04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乔丹丹,女,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教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成都611731).
摘    要:马克思幸福观是以"现实的人"的需求、人的"自由自觉"实践、个人与共同体的融合发展作为观察维度,崇尚的是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现实、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马克思眼中的"幸福"不仅是"现实存在"的个性表达,而且是实践主体本质力量不断继承、积淀与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把对"至善"的价值思考转换为追求人的个性、类特性以及社会特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实诉求,从而使人们构建的民生幸福图景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完美呈现。

关 键 词:马克思  人学  幸福  启示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