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形态”说与“诠释形态”说
作者姓名:周全华  马爱云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两个范式’‘四对范畴’‘多种理论形态’之探析”(15YJA710023);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出现的"理论形态"说,视野宏大,便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总体把握。根据不同的时代场域、历史"前见"、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对同一思想体系进行不同理解、作出不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诠释形态"是从"理论形态"概念派生的概念,以弥补其解释力的不足。二者区别在于,"理论形态"属于"建构式解释",而"诠释形态"属于"注经式解释",所以后者没有成为"理论形态",而只是"诠释形态"。"诠释形态"可以有一定建构,但只是个别创见,没有自成体系。"诠释形态"可以界定为不稳定、不成体系、又互相关联的"一套解释话语",是前"理论形态"的东西但还没成形为"理论形态"。而"诠释形态"的"一套解释话语",又与一般的理论解释、理论诠释、理论阐述、理论阐释的"零散解释话语"不同,后者可以是一次性的,可以是每次有不同的说法甚至矛盾的说法,而"诠释形态"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解释话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和不同"诠释形态"的演变,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史作更细密的分析。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形态”说  “诠释形态”说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