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服务共同生产的形成机制研究——以上海市R社区微更新为例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3;武汉大学,武汉 430072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 |
摘 要: | 社区服务共同生产在社区服务供给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激发公众社区参与之外,也有助于提升社区服务供给绩效与规模。通过上海市R社区微更新项目探索社区服务共同生产的形成机制,发现:个人性和结构性因素、催化性因素、激励性因素和反馈性因素共同构成社区服务共同生产的形成机制。社区居民在个人参与需求、责任感与关联感,以及社区社会资本和参与网络的驱动下,受到触媒作用和社会学习的催化,并得到基层政权的物质资源和政治资源赋能,从而形成共同生产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社区为参与者提供的内外部激励因素,以及从阶段性参与反馈中得到的效能感,能够进一步使社区服务共同生产形成持续性的闭环。因此,社区服务中不仅需要拓展公众参与的效能和空间,也需要基层组织转变引领机制,进一步赋能和助推公众的共同生产行动,在满足公众对美好社区生活向往的同时,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
关 键 词: | 社区服务共同生产 社区治理 社区微更新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