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历史发展角度划分,联系点建设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获取基层社会信息的调查点、解决矛盾的平台、干部培训与教育的课堂,直至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机制与方法。在这个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联系点固有的模糊性属性,成为可建设的、积极的机制性动力,其空间边界渐进性地拓展到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社区治理、政治监督与民生改善等领域。在基层治理的角度衡量,联系点拓展了一种基于尊重基层自主性的政治空间,在民生、基层治理的微观机制、党在基层的组织网络与治理方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当然,联系点在运转中也存在程度不同的不确定性,需要在"合法""合意""合功能"的边界内需求破解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