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改革与社会趋同
引用本文:辛向阳.改革与社会趋同[J].科学社会主义,1989(2).
作者姓名:辛向阳
摘    要: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相同的社会环境要求和互相有意识地吸取对方的优点而变得日益相似起来,这就是社会趋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改革、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趋同现象,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析:一种是西方学者的“趋同论”。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对社会趋同现象的理论概括。它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丁伯根提出。“趋同论”的社会趋同有特定的含义:即两种制度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趋同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企图用“趋同社会”代替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在客观上证明资本主义不会灭亡。“趋同论”的这一错误结论是由其理论前提的不可靠性导致的。首先,“趋同论”的最优经济制度理论也只是一种先验的假设,它没有得到实际的证实。其次,“趋同论”的“相似的社会环境产生相似的制度”的理论也是不可靠的。相似的环境未必产生相似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