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遮丑之丑
引用本文:汪金友.遮丑之丑[J].法律与生活,1998(9).
作者姓名:汪金友
作者单位:河北
摘    要:美和丑是对立的统一,有丑的地方必定有美,有美的地方也必定有丑。至于丑的比重有多大,不在于人们怎样包庇丑、掩盖丑,而在于如何认识丑、改变丑。 这样的话讲了不知多少遍,但还是有些人听不进去。据6月10日《经济日报》报道,在河南省泌阳县召开的全县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该县的一位县委副书记竟发出这样的高论:“谁写泌阳县的批评稿,就是败坏了泌阳形象,谁就是泌阳的败类!”连江泽民总书记都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倡“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发扬光大“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而这位县委副书记,却视批评为洪水猛兽,并推出“批评”就是“败坏形象”,“败坏形象”就是“败类”的封杀公式。这样的大棍,谁见了不害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