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学生流行语:表现、形成机制及动因——基于语言顺应理论的视角
引用本文:孔祥渊.中学生流行语:表现、形成机制及动因——基于语言顺应理论的视角[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6):18-21.
作者姓名:孔祥渊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与学校德育”(AFA1014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文中数据和访谈资料均来自该课题调研成果
摘    要:语言顺应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学生在流行语的使用过程中对语境和语言结构的选择表明它是一个语言顺应现象,这主要是通过语言现实、心理动机和社会规约三个方面实现的,究其原因,中学生使用流行语主要是为了促进交流的正常进行,获得群体的认同。

关 键 词:语言顺应理论  中学生流行语  认同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