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革”时期“三突出”文艺创作理论的出笼及危害
引用本文:彭厚文.“文革”时期“三突出”文艺创作理论的出笼及危害[J].党史博览,2012(11):14-19.
作者姓名:彭厚文
摘    要:所谓"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文革"时期,由于江青的插手,文艺领域成为"左"倾思想泛滥的重灾区。1966年2月,江青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左"倾文艺理论。这套文艺理论成为"文革"时期开展"文艺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随着"革命样板戏"的出笼,这套文艺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影响和支配了几乎整个"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成为这一特定时期具有标志性的"左"倾文艺理论。

关 键 词:英雄人物  创作理论  革命样板戏  文艺创作  文艺作品  正面人物  工农兵  阶级斗争  文艺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