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
引用本文: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3).
作者姓名:朱庆育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民法学博士生
摘    要:一、导言 (一)问题意识 自19世纪起,权利概念占居西方私法核心地位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1]其间所积累的研究成果自已蔚为壮观.诸多私法研究者将其进行了类型化整理,归纳出有关权利概念的"意思说"、"利益说"、"法力说"、"自由说"、"资格说"等各种学说.其中,与作为"主观说"的"意思说"相对应,学者多将"利益说"称为"客观说",而"法力说"则似乎构成另外一种学说.但观其内容,"法力说"有如"利益说",同样认为决定权利本质者为"利益"与"法力"两客观要素,差别仅仅在于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因此,我将其二者以"客观权利理论"之名一并称之并以此构成本文主题.


De - ethicizing of Right: the Theory of Right in the Objective Sense and Its Fate in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