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 |
| |
引用本文: | 朱庆育. 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 比较法研究, 2001, 0(3) |
| |
作者姓名: | 朱庆育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政法大学民法学博士生 |
| |
摘 要: | 一、导言(一)问题意识自19世纪起,权利概念占居西方私法核心地位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1]其间所积累的研究成果自已蔚为壮观.诸多私法研究者将其进行了类型化整理,归纳出有关权利概念的"意思说"、"利益说"、"法力说"、"自由说"、"资格说"等各种学说.其中,与作为"主观说"的"意思说"相对应,学者多将"利益说"称为"客观说",而"法力说"则似乎构成另外一种学说.但观其内容,"法力说"有如"利益说",同样认为决定权利本质者为"利益"与"法力"两客观要素,差别仅仅在于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因此,我将其二者以"客观权利理论"之名一并称之并以此构成本文主题.
|
De - ethicizing of Right: the Theory of Right in the Objective Sense and Its Fate in Chin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