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反思伪证罪的主观要件——基于11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引用本文:孙一壶,王祎.反思伪证罪的主观要件——基于11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4):57-67.
作者姓名:孙一壶  王祎
作者单位:1. 中南大学;2. 浙江警察学院
摘    要:伪证罪的主观要件问题对于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的法定犯罪目的难以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基于11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法院明确认定伪证罪犯罪目的的案件有限,部分法院在《刑法》第三百零五条文本之外描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伪证行为的实际犯罪目的具有复杂性,且其犯罪动机具有多样性。在规范层面,我国法律体系对伪证罪的具体犯罪目的的规定仍有待明确。在理论层面,伪证罪法定犯罪目的的理论不足在于“隐匿罪证”属于犯罪行为而非犯罪目的,其并未涵盖“无中生有”式伪证行为,且现行目的要件难以契合伪证罪的法益本质。应当在保留伪证罪目的要件的同时,将伪证罪的法定犯罪目的修改为“意图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完善伪证罪的主观要件要素。

关 键 词:伪证罪  犯罪主观要件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