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先秦时期语言符号观
引用本文:刘长庆.先秦时期语言符号观[J].湖北社会科学,2006,1(8):111-114.
作者姓名:刘长庆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语言符号观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由此反观我国对语言符号的探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尽管各家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的关注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儒、墨、道等诸家主要是从哲学层面关注了“名”(语言)“实”(世界)之间的必然性关系,或者“名”决定“实”(如儒家),或者“实”决定“名”,把语言视为把握经验世界的“工具”(如墨家),或者完全否定“名”“实”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如道家),而名家则通过论辩把语言从现实的世界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纯粹的语言符号而作为思辨的内容,从而客观上探究了语言符号本身的问题,为后世的语言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甚至对今天的语言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 键 词:语言符号  名实关系  儒家  墨家  道家  名家
文章编号:1003-8477(2006)08-0111-0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