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年前的“经济特区”
引用本文:张正义.200年前的“经济特区”[J].南风窗,1992(8).
作者姓名:张正义
摘    要:广州市文化公园背后有条街叫十三行,最近,有关部门提出要研究它的历史。大街为何命名“十三行”?有什么内容值得研究?只因200年前,这里有块“经济特区”。广州市自秦时任嚣筑番禺城开埠,就开始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汉初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称:“番遇亦其一都会也,玑珠、犀、玳瑁、果布之凑。”其中不少珍宝舶自海外。明朝末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大批外国商船来粤经商。明政府为保证税收,指定一些商行承包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均由商行报官纳税。这些经营洋货的商行开始只有十三家,故人称为“十三行”。清初海禁始开,外国商船纷至沓来。清政府效法前朝,把十三行名接过来,税收也改由洋行定额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