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道”之意象与非对象化——与成中英先生商榷
引用本文:邹元江.“道”之意象与非对象化——与成中英先生商榷[J].新东方,2012(3):11-13.
作者姓名:邹元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摘    要:成中英先生对《老子》道之意象的解释有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能将具象的“水”“婴儿”“母亲”“朴”确指为“道”的意象,亦不能将“朴散为器”的“器”确指为显现“道”之无形无名的“确定的器皿”,因为这种对“道”之意象的确定明晰的解释是无效的,对“道”之意象的“正名”(立言),正是对“道”之“无名”的限定。因此,使“道”具象化,“道”的“实体的次序和概念也变得便于界定和描述”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认为某物“反映了道”,这也是将“道”视作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某物可成为反映“道”的对应物。显然,这是将非对象化的“道”加以对象化、客体化和实体化。

关 键 词:  意象  非对象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