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何以生成与强化?——中部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比较分析
引用本文:李尧磊,余敏江.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何以生成与强化?——中部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比较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6).
作者姓名:李尧磊  余敏江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造成村庄间资源获取厚薄不均,损害政府施政公平性,降低村民获得感,不利于村庄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个案比较研究,可以理清国家对贫困村过度扶持造成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生成与强化的深层逻辑。研究表明,基层政府生产"虚假贫困户"的变通性行为,以及贫困识别—退出机制形成的"因点及面"效应是推动农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问题生成的关键环节,基层政府过度供给、优先供给的逻辑则又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的局面。对此,要从完善贫困村识别办法、加大非贫困村公共品供给力度等方面出台举措予以解决。

关 键 词:补缺式失衡  公共品  贫困村  精准扶贫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