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场“流量至上”的生成逻辑与矫治策略 |
| |
作者姓名: | 汪永安 |
| |
作者单位: |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生成机理与治理策略研究”(21YJA710033),项目负责人:汪永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2021BKS007),项目负责人:汪永安; |
| |
摘 要: | 媒介的快速迭变,致使流量成为理解社会舆论方向和网络空间秩序的新型符号。“流量变现”成为不少舆论主体追崇方向的同时,舆论生态格局悄然发生嬗变,出现资本挟持不断挤压舆论公共属性、隐形流量数据暗含“制造同意”风险及外在标准规训舆论内在运行机制等现象。这可能会对政府权威与政治信任带来损害,亟待从网络舆论生态秩序构建上加以纠偏。面对“流量至上”逻辑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与风险,当前网络舆论主体尤其是监管主体主要从观念、制度、技术、道德方面积极应对,探索其矫治路径。在理念维度,树立正确流量观,顺应流量发展趋势,科学赋权,避免单向思维,以流量标准合理化推动舆论生态合理化;在制度维度,把握流量指标特性,兼顾新老规范融合,细化操作指南,主动将流量融入现有的法律规范条例中,“合理化吸收”流量数字背后的人民性;在技术维度,优化算法规则,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从信息源抑制负面舆论的传播与扩散,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于良性舆论生态构建;在道德维度,立足个体道德内驱作用,以技术嵌入和道德外化方式推动社会整体安全与个人权利保护平衡。破除流量陷阱,需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一是要筑“池”引“...
|
关 键 词: | 流量至上 网络舆论生态 价值导向 矫治 实践策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