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端七情”之辨与发现朝鲜朝儒学——评洪军研究员的新作《四端七情之辨:朝鲜朝前期朱子学研究》
引用本文:姜日天.“四端七情”之辨与发现朝鲜朝儒学——评洪军研究员的新作《四端七情之辨:朝鲜朝前期朱子学研究》[J].当代韩国,2019(4):121-125.
作者姓名:姜日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摘    要:“四端七情”之辨蕴化于高丽末朝鲜朝初,完成于16世纪中叶。最先发起论辩的是李滉。小李滉8岁的郑之云作《天命图》,中有“四端发于理,七情发于气”句,李滉将其改润为“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此一改动,引起学界争论。尤其是奇大升提出质疑,而主张“理气混沦”,“非七情外复有四端”。经过数年论辩,李滉最终提出“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的主张。在这里,四端即为理,七情则因气的清浊厚薄而或善或恶。奇大升则主张理是气之理,并由此引论情性一原。继李滉与奇大升之后,论辩绵延至20世纪20年代的400年间,各时期性理学者及17世纪以后的实学派等也投入其中。论辩贯穿了朝鲜朝儒学发展全过程,是朝鲜朝儒学的核心话题之一,集中体现了朝鲜朝儒学的问题意识、学术深度与鲜明特点。

关 键 词:七情  四端  李滉  核心话题  性理学  实学派  16世纪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