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理顺群众情绪的策略
摘    要:陈泽伟最近在《嘹望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中央的方向明确,态度坚定。但在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并存,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新一代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背景下,民生问题的解决依然格外复杂,充满挑战。首先,在社会剧烈发展变化的时代中,民生标准始终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点。中国20年民生标准的变迁,可能涵盖其他国家60年的进步。既有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等传统的民生要求,也有征地拆迁、房价高企等新的民生要求。即便同一个内容,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重心。其次,民生问题的解决始终处在群众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在“吃饭”问题上,从改革开放初期“有的吃”的温饱阶段,到随后有选择地吃,到现在讲究健康饮食、关注食品安全,其间跨越了多个阶段,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第三,民生问题的解决处在要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表现在:一是经济上的多元化,国民财富中各自份额的区隔越来越清晰;二是政治上多元化,除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外,还有在20多年社会变革中新出现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各种权益的要求;三是思想上的多元,除主流价值观外,各种文化信仰和价值取向“百花齐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民生的需求也充满了复杂多元的标准,满足群众需求的难度大大提高。

关 键 词:民生问题  主流价值观  对外开放程度  最低生活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  政府公共服务  群众需求  阶段性特点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