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海马齿状回在针刺心经抗心肌缺血中的作用
作者姓名:吴欣  吴生兵  崔帅  王堃  曹健  张先姚  周文超  周美启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12;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8;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8;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学院,广东广州,510006;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4058;81273858);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7ZD01)
摘    要:目的 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损毁组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给予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为1 mA,频率为2 Hz,每日电针30 min,连续干预3 d,伪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海马DG区细胞形态以及神经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损毁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伪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圆,胞质色浅而均匀,尼氏体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细胞体积变小,尼氏体减少;针刺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相对较为紧密,细胞体积较大,尼氏体相对增多。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海马DG区可能是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中枢之一。

关 键 词:电针  急性心肌缺血  海马  齿状回  在体多通道记录  心电图  尼氏染色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