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及启示
引用本文:廖冲绪,肖雪莲,胡燕.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及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4):80-85.
作者姓名:廖冲绪  肖雪莲  胡燕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成都市社会科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结构研究”(09BZZ010)
摘    要:乡村社会各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职责范围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乡村治理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区-乡(村)-组"结构(1950-1953年)、"区-乡镇-组"结构(1954-1958年)、"人民公社制"结构(1958-1982年)和"乡政村治"结构(1983年-现今)四个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演变历程启示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结构不仅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而且构建的乡村治理结构还应该是多元互动的,如此才能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善治。

关 键 词:乡村治理结构  统筹城乡  人民公社制  乡政村治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