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战后苏联的“荣誉法庭”:表现与危害
引用本文:郝宇青,董航.战后苏联的“荣誉法庭”:表现与危害[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5):33-38.
作者姓名:郝宇青  董航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研究”(2007FZZ001)
摘    要:二战后不久苏联设立了"荣誉法庭"。就其目的而言,它是为了维护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形象和荣誉,为了维护苏维埃政权和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政治形象和荣誉。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从其目的上看,"荣誉法庭"旨在意识形态领域清洗苏联内部的资本主义倾向;从其手段上看,"荣誉法庭"充满了道德的灌输与说教;从其运行上看,"荣誉法庭"演化成为一种政治运动;从其内容上看,"荣誉法庭"违背了法律的精神;从其结果上看,"荣誉法庭"带有鲜明的人治特征。就其危害而言,主要有:造成人人自危的政治文化氛围;阻滞了苏联社会的成长;导致法治精神的缺失;有损于苏共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关 键 词:二战后  苏共  荣誉法庭  人治  法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