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看城市老街区市井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型——以北京市的老街区为例
引用本文:张继焦,邵伟航.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看城市老街区市井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型——以北京市的老街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2(5):161-168.
作者姓名:张继焦  邵伟航
作者单位: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 萨拉曼卡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VMZ001);
摘    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传承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城市复兴的重中之重。在城市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既要防止“千城一面”的同质化问题,又要推动承载城市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章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角度,以北京的烟袋斜街、南锣鼓巷、前门大街三处城市文化中代表市井文化遗产的老街为例,论证了作为“结构遗产”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跳出“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困境,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需求下通过内源型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并以相伴相生的关系实现老街区市井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的共同发展。

关 键 词:市井文化遗产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内源型发展  结构遗产  现代转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