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为平民献出全部产业和生命的郑佑之
引用本文:何蜀.为平民献出全部产业和生命的郑佑之[J].红岩春秋,2006(1):50-51.
作者姓名:何蜀
摘    要:1931年12月30日中午,三个“共案”犯被国民党军阀当局杀害于重庆上罗家湾刑场(在今重庆市少年宫和儿童医院对面)。为了防止他们呼喊口号或作讲演,当局事先将他们嘴里塞进了俗称咬牙棒的“锁口符”。但他们仍然用吼声哼起了《国际歌》。三人中的为首者,是中共四川省委委员、江巴中心县委秘书长郑佑之。重庆《新蜀报》第二天对他们的被害作了报道,文中说:“共党省委郑佑之,在共党中原有第二马克思之称”。郑佑之原名郑自申,佑之是他的别号,党内化名张荣山。他是川南宜宾地区著名平民教育家和农民运动领袖,人称“川南农王”。他27岁时,妻子病故。次年,他遵从妻子的遗愿,续娶五姨妹李坤舆为妻。三年后,李坤舆又因难产病故。从此郑佑之没有再娶,决心“抱独身主义来实行社会革命”。1923年,郑佑之将祖传的全部产业──收租42石的土地全部捐出,办起了宜宾古罗乡普岗寺平民学校,一面开展平民教育,一面开展革命启蒙宣传活动。在舍生忘死的革命活动中,他还把几个姨妹都引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小姨妹李坤泰,经过他的精心培养,后来成长为著名的女革命家,即名震白山黑水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郑佑之从1928年2月在重庆成立第一届正式的中共四川省委时就是省委委员。地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