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南笼起义”历史背景经验教训及意义
引用本文:颜勇.论“南笼起义”历史背景经验教训及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1992(2).
作者姓名:颜勇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研究所
摘    要:继乾嘉黔东、湘西苗族人民大起义之后,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又爆发了贵州省南笼府的布依族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是南笼府城南乡洞洒寨(今黔西南自治州安龙县么塘乡)农家少女王囊仙(又名王阿从,又称仙姑娘娘)和毗邻当丈寨农民韦朝元(又名韦阿信、又称七绺须)利用宗教的形式发动和领导的。起义范围迅速扩展到普安、册亨、黄草坝(今兴义)、新城(今兴仁)、永宁(今关岭)、镇宁、定番(今惠水)、罗斛(今罗甸)、安南(今晴隆)等地,云南、广西邻近各族人民也纷纷响应。一时朝廷震动,嘉庆皇帝急派云贵总督勒保自铜仁将兵进剿。同年九月,韦朝元、王囊仙兵败被俘,在北京英勇就义,起义失败。这次布依族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爆发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它虽然在短短的时间就被清廷派兵镇压下去了,但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反思。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