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工业遗产的社会建构及旅游再利用:中国与德国的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范晓君,Dietrich Soyez,代姗姗.工业遗产的社会建构及旅游再利用:中国与德国的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2012,38(6).
作者姓名:范晓君  Dietrich Soyez  代姗姗
作者单位:1.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2. 德国科隆大学地理系,德国科隆,D-50923
3. 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澳门,99907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理论与旅游资源依赖型区域发展路径研究(2009-2011)"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工业遗产是一个欧洲舶来的概念,同时也是被社会建构的,不同的主体和历史背景会形成差异化的建构结果.在中国特殊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背景下,工业遗产面临建构的情境差异和本土化问题.了解中德两国工业遗产的遗产化过程及建构差异,对中国工业遗产的本土化理论探索及实践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德国的工业遗产化及旅游再利用过程是在遗产保护、逆工业化、社会运动和美学认识改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注重工业遗产内在价值的彰显和遗产本身的价值认同.而中国的工业遗产是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更新背景下,受到建筑和景观再利用方面的关注,遗产保护主要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深受国际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理念、实践的影响,更加偏重经济价值.

关 键 词:工业遗产  遗产化过程  旅游再利用  社会建构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