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及教育管理
引用本文:姚本先,何军.论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及教育管理[J].青年研究,1992(5).
作者姓名:姚本先  何军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
摘    要:“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梅奥教授(E·Mayo)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1932)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如中小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小团伙等。而学校中存在的学生少先队组织、学生会、班组、班委会、团支部等则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而是正式群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