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唐代保辜制度探析
引用本文:张艳云.唐代保辜制度探析[J].中国检察官,2001(1):61-63.
作者姓名:张艳云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古藉整理研究所
摘    要: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在处理以斗殴为典型代表的伤害案件时,根据加害行为人所用的器物、受害人的伤情等具体情况,由官方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而立下期限,责令加害行为人保养受伤害人、为受伤害人治病疗伤,然后再依据伤情的状况区别加害行为人罪的轻重的一种制度。 “保辜”的“保”是养的意思,“辜”是指罪;意即保养受害人的伤,减免加害行为人的罪。“保辜”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最迟在我国汉代已经出现,到了唐代,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唐律疏议》卷

关 键 词:唐朝  保辜制度  适用范围  保辜期限  唐律疏仪  伤害案件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