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主体际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解读
引用本文:穆艳杰,胡建东.从主体际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解读[J].理论探讨,2021(2).
作者姓名:穆艳杰  胡建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与中国实践研究”(16ZZD032);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MKSLL02);吉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MYL0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类当前生存发展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其深层根源往往都与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际"问题相关。现代西方哲学基于理论构建式的主观性阐释多陷入唯我论的哲学困境,由于它们过度重视精神交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现实的经济交往,其解决方案至多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从理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以"实践辩证法"为特征、基于社会经济现实分析的多主体交往实践理论进行了哲学的前瞻性回答;从实践层面来看,习近平提出的以发展哲学为表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方案。"主体际"问题说到底是人类交往问题,在现实世界多种多样的交往形式中,最核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交往形式就是经济交往。经济交往问题既是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所内含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将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际"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行关联性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层面解决始终困扰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际"问题,而且能够在实践层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提供佐证。

关 键 词:主体际困境  交往实践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