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犯罪故意“要素分析”模式的澄清与适用 ——兼论陪审员对行为规范属性的平行评价
作者姓名:李立丰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检察院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6FRGG05);吉林大学横向课题“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职务犯罪公诉改革:以ZJ省检察实践为范本的实证研究”;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摘    要:适用要素分析模式,解决风险社会刑事立法的行为本位思想与我国传统故意理论的结果本位导向之间的矛盾,不仅具备相较于其他故意理论构型的比较优势,更加契合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话语背景。但目前国内学界围绕要素分析模式的研究存在诸多误读,亟待澄清。应当借鉴要素分析模式的实质内核,将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中的两类故意分别指代为一般故意和特别故意。应当将一般故意解构为对行为的认识与对抽象结果的意志。应当将特别故意解构为对实质要素的正向犯意认定和对于随附情状的负向犯意认定。应当坚持由人民陪审员对实质要素中的规范要素进行评价,坚持对于随附情状进行认识可能性的事后客观判断。

关 键 词:人民陪审员  犯罪故意  要素分析  认识  意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