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引用本文:田方萌,杨长征.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3(2):8-15.
作者姓名:田方萌  杨长征
作者单位: 
摘    要:纵观最近5年的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已经建立,并且在大众中培养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发达的声像技术和通讯技术被迅速和广泛地用于制造流行品。在中国社会转型中逐渐进行着新的社会分层。一部分高收入青年群体成为流行文化的主流消费群体,并形成了“小资”和“新人类”为代表的两类亚文化。两者都自我标榜为时尚∶“小资”推动了“怀旧”风潮,而“新人类”则兴起了新潮文化。此外,青少年流行文化出现“小众化”的趋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仍然带有“后殖民”的色彩。欧美和日韩的流行文化产品仍在大量进口,占据了较大的流行品市场份额,并引导着流行文化的指向。值得注意的是港台和广东作为西方流行文化中转站的地位正在被北京和上海两地取代,两岸三地的流行文化出现趋同和互动的趋势。而京、沪两地自身在流行文化生产上则有进、有退。面对市场化转型中的变动不居,中国青少年普遍感到困惑和迷惘,他们以想象中回到过去的方式逃避现实,由此引发了“幼稚化”的流行。流行文化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民族主义、“左派”思潮、“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都有所表现。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