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农村经济停滞的体制性因素分析
摘    要:<正> 自1984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徘徊境地。其原因何在?出路何在?人们议论颇多。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体制性因素。因此,应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而推动农村经济走出困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农村经济关系的基本层次:一是农村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二是劳动者(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三是农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些经济关系外在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体即是农村经济体制。农村改革以来,农村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这成为农村经济6年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由于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未有实质性突破,一系列新、老问题纷纷在体制上泛起,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桎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