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持有型犯罪的“附加条件”
引用本文:张曙光.论持有型犯罪的“附加条件”[J].法学家,2015(2):46-60,177.
作者姓名:张曙光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刑事一体化视角下的我国持有型犯罪研究”(项目编号:FX1314)的研究成果
摘    要:我国刑法立法与司法实务对持有型犯罪的认定,在持有事实之外,还附加设置了诸如"不能说明来源的"、"没有证据证明持有物品构成其他犯罪的"等责任追究条件。将这种"附加条件"理解为一种"正常的工作程序"、"证明责任倒置规则",或者理解为"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不作为,是理论诠释上的一种歧途。"附加条件"实质是追诉关联犯罪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程序性客观情势,被立法化为持有型犯罪成立的实体条件,起到拟制持有行为非法性根据的作用,与持有事实一起构成持有型犯罪的事实原态。由此,"附加条件"并不"附加"。

关 键 词:附加条件”  客观条件  非法性根据  法律拟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