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牧星人”——访李济生院士
引用本文:卫庶.中国“牧星人”——访李济生院士[J].人民论坛,1999(9).
作者姓名:卫庶
摘    要: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现在,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60多颗中国制造或外国制造的人造卫星。 卫星入轨后的运行及其应用过程都需要地面测控系统实施跟踪、测量和控制,否则,太空中的卫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变成毫无价值的太空垃圾。对卫星而言,地面测控系统犹如牧羊人手中的软鞭。所以,从事卫星测控的专家们,总是被亲切地称之为“牧星人”。 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的获得者、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济生,就是这样一位“牧星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自己培养的研究卫星精密定轨技术的“顶级”专家。 卫星定位精度是一个国家航天水平的重要标志。30多年来,在和同事一起研究的过程中,李济生建立了“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其轨道的摄动”,这是提高卫星定轨精度不可或缺的新的力学模型;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把我国卫星定轨精度从百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米级,使不同类型轨道的卫星定轨精度分别提高了2-10倍;他首次提出“卫星时”的概念,制定了“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方案,研制开发了模块化自动调度软件,为我国从单星测控跨入多星测控,从而形成“一网多星”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卫星管理模式打下了基础;他主持编写的《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一书,结合了国内外卫星动力学科的研究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